分體式冷水機因其室內機與室外機分離設計?,廣泛應用于實驗室、醫療設備間等對噪音與空間要求較高的場景。但其安裝質量直接影響制冷效率與安全性,需嚴格遵循管道布局、冷媒連接與電氣安全?三大規范。
一、管道布局:減少阻力與冷量損失
分體式冷水機的管道分為冷凍水管道(室內機-末端設備)與冷媒管道(室外機-室內機)?,布局需遵循以下原則:
最短路徑與最少彎頭?:冷凍水管道應盡量直線連接(彎頭數量每增加1個,阻力增加約5-10kPa),避免“S”形或“Z”形走向(局部阻力系數增大)。主管道直徑需根據水流量計算(如流量10m³/h時,DN50管道流速約1.0m/s,經濟合理),支管直徑不小于主管的1/2(防止流量分配不均)。
保溫與隔熱?:冷凍水管道需包裹30-50mm厚橡塑保溫棉(導熱系數<0.034W/(m·K)),外覆防水鋁箔(防止結露)。冷媒管道(如銅管)需全程保溫(特別是液管,避免高溫環境導致冷媒提前氣化),保溫層厚度根據冷媒類型選擇(如R134a液管保溫≥15mm)。
高度差控制?:室內機應略高于室外機(冷媒依靠重力回流),但高差不宜超過3m(超過需增設回油彎或儲液器);冷凍水管道需保證出水口高于回水口(形成自然循環,若采用水泵則需計算揚程≥5-10m)。

二、冷媒連接:精準充注與密封性保障
冷媒(如R22、R134a)是分體式冷水機制冷的核心介質,連接不當會導致泄漏或性能下降:
銅管處理?:冷媒管道(通常為紫銅管)需用擴口工具擴口(角度90°-120°,邊緣光滑無毛刺),連接處涂抹少量冷凍油(與壓縮機用油型號一致,如礦物油或POE合成油),確保密封。禁止使用焊接(除非原廠設計要求),以免破壞銅管內壁氧化層。
充注量控制?:冷媒充注量需嚴格按機組銘牌標注(如R134a充注量通常為3-5kg),過量會導致高壓保護(排氣壓力>2.0MPa),不足則制冷量下降(蒸發器結霜)。初次安裝需通過真空泵抽真空(壓力≤-0.1MPa,保持30分鐘無回升),排除管道內空氣與水分(水分與冷媒反應生成酸,腐蝕壓縮機)。
檢漏測試?:連接完成后,用電子檢漏儀(靈敏度≤1g/year)或肥皂水(涂抹在接頭處,觀察是否冒泡)檢測泄漏點,重點檢查擴口處、閥門接口及焊接點(若有)。
三、電氣安全:防止漏電與過載
分體式冷水機的電氣系統包含壓縮機電機、水泵、電控箱?,安全規范包括:
接地保護?:室外機與室內機的外殼必須可靠接地(接地電阻<4Ω),接地線采用黃綠雙色線(截面積≥相線截面積的1/2,如相線2.5mm²時,接地線≥1.5mm²)。
電纜選型?:根據機組功率選擇電纜(如10kW機組需≥4mm²銅芯線),電線穿鍍鋅鋼管或PVC阻燃管(防止鼠咬與老化),禁止使用鋁芯線(易氧化接觸不良)。
電路保護?:電控箱內需安裝斷路器(額定電流為機組最大電流的1.2-1.5倍,如機組運行電流20A時,斷路器選25-30A)、漏電保護器(動作電流≤30mA,動作時間<0.1秒)及熱繼電器(防止壓縮機過載)。
接線規范?:強電(如380V/220V)與弱電(如傳感器信號線)分開布線(間距>200mm),避免電磁干擾;所有接頭需壓接或焊接(禁止絞接),并用絕緣膠帶多層包裹(外層用防水膠布)。
通過規范管道布局(減少阻力)、精準冷媒連接(保障密封)與嚴格電氣安全(防止事故),分體式冷水機可長期穩定運行(能效比COP>4.0),為特殊場景提供安全、高效的制冷解決方案。